首页 | 通知公告 | 新闻动态 | 政策法规 | 往事回忆 | 爱心书画 | 青蓝工程 | 五老风采 | 兄弟院校 | 联系我们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五老风采>>正文
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的点点滴滴
2017-03-14 10:11  韩进武

 

 

 

 

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的点点滴滴

 

 

韩进武  河南中医药大学

 

 

 

现年95岁的国医大师河南中医药大学李振华教授,虽然行动不便,但他仍然在家中坐在椅子上为病人看病。病人喜爱找他看,因为看了就有效。他呢,乐意为病人看,看到经他诊断治疗的一个个好起来的病人,心里特别的高兴。这张图片就是近日,李老在家中正在认真的为病人把脉诊病的情景。李老作为国医大师,一生悬壶济世,活人无数,他那高尚的医德与过硬的医术是在医疗实践中被世人公认的,他为下一代健康成长付出的心血,他点点滴滴一心为病人的事迹在群众中广泛传颂着。

 

突破了脾胃病的世界难题

   

    自1980年起,他就开始了对常见的被称之为世界难题——脾胃病的探索和研治。为了驱除病魔,至今他还仍是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“名医堂”坐诊专家。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还设有“李振华工作室”。

    李老说,一般脾胃病气虚或阳虚者占95%左右,胃阴虚者只占5%左右,这就是人们常说的“10人9胃(病)”,意思是胃病较多。脾胃为后天之本,一旦发病则严重损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。若治疗不当,好多成了慢性脾胃病,严重者将转为不治之症。为根治脾胃病给人们造成的痛苦,李老主动请缨,成为“七五”国家科技重点攻关项目——“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症的临床及实践研究”课题的负责人,在他不懈努力下,终于突破了这一世界难题(国外曾有502份有关资料,而无一例治愈的记载)。他用他的香砂温中汤和沙参养胃汤治疗300例,经卫生部验收鉴定:有效率达98.7%,治愈率达32%。更令人惊喜的是,他通过近20多年对一千多例患者的治疗随访,发现凡坚持服药者,无一例癌变。从此改变了国外认为该病是“癌前病变”、“胃黏膜不可逆转修复”的记载和观点。特别近十几年李老对该病的精心研治,和认真观察统计,治愈率已高达70%左右 .

    经李教授几十年的艰苦努力,他对脾胃病的研究终见硕果:他主编了《中国传统脾胃病学》;他主持研究的国家科技重点攻关项目“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症的临床及实践研究”,获省教委科技成果一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二等奖(《人民日报》、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作了报道);李教授被评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中医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。

    李教授在医学崎岖的道路上,是位勇攀高峰的强者。在当代人们的眼里,他是脾胃病专家。其实,他最为拿手的是治疗瘟病(传染性疾病)。

 

从死亡线上把病人拉了回来

   

    早在1956年冬和次年夏,当时的豫西洛阳地区突发流行性脑膜炎,该区伊川县是重点疫区,疫情蔓延迅速,没几天时间,死亡病例就多达70余人。受组织委派,他迅即赶往伊川。在疫区他很快发现,死亡原因多数是因为用了中药里的辛温解表药和解热止痛的西药。李振华当场给周围的医务人员说:流脑是温病,患者正受疫毒之邪,其内热过盛,若再用辛温解表发汗药,就等于火上浇油,会加剧病情恶化。这时的西药没有特效药,但李振华胸有成竹,他立即用清热解毒、息风通窍之中药,如银翘散合白虎汤,配上安宫牛黄丸,让病人立即服用。此时病人多高度昏迷,牙关紧闭,李振华便采用鼻饲法喂药。仅用此方几天,多数危重患者便转危为安。

    就这样,李振华的高超医术立即在疫区传开。省卫生厅、省卫生防疫站很快在洛阳召开现场会,特请李振华现场传授他的医疗经验,并使这一经验及时得到推广。在全省广大医务人员共同努力下,疫区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,直至最后将其扑灭。1958年8月,李振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
    李振华之所以能在如此重大疫情控制中,取得如此神奇的疗效,是与他深厚的中医功底分不开的。

    李教授1924年出生于豫西洛宁县一中医世家,从小学习非常勤奋,由于学习成绩优异,他很顺利地考入当时的济汴中学高中部读书。渐渐懂事的他,逐步认识到当时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。从小心怀大志的他, 顿感前途渺茫。知子莫如父,这时父亲李景唐对他说:不上学就回来吧,趁我年纪不大,赶快把我这点手艺传给你。就这样,1941年年仅17岁的李振华没等高中毕业,便尊从父亲的安排,回家随父学医。父亲当时在豫西一带很有名气,他行医以仁善为本,济贫救危,治病救人,一丝不苟;在学习上谦虚谨慎,虚怀若谷, 博采众方,拜能者为师.他治疗外感热病和内科疑难杂症,可谓得心应手。年少的李振华因常在德技双馨的父亲身边, 所以尽得父亲真传。也从那时起,他便暗下决心:不求良相,便为良医。

    他边跟父亲侍诊,边抽空攻读《内经》、《伤寒》、《金匮要略》等医学经典名著。由于他勤学习,爱钻研,加之父亲言传身教,李振华很快学有所成。仅用6年时间,23岁的他就能独立为患者治病了。解放后,我省中医师首次进行考试,成绩合格者方由政府颁发营业证书。结果,李振华的考试成绩在全洛宁县名列榜首,后被县医院录用,成为解放初该院唯一的一名中医师。

李振华在医学研究上有很多优势,但勤奋是他事业有成的关键,然而勤奋又是他的天赋。不管身处何等境地,他坚持为民勇除病魔的心从没有改变。

    1954年,年仅30的他就到洛阳地区中医师进修班、市西学中班讲《伤寒论》。1960年被调入河南中医学院,任内科教研室主任,一直主讲《中医内科学》。后来又被任命为河南中医学院副院长、院长。在任学院一附院副院长期间“文革”开始了,当时他被定为“资产阶级学术权威”下放到许昌地区禹县(现禹州市)去“劳动改造”,“接受再教育”。

 

“小神仙”挽回了一个个幼小的生命

   

    没想到是,1970年,他在这里又遭遇上了乙型脑炎大流行。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,无情的吞磋着孩子们幼小的生命。由禹县医院收治的83例病人,每天有4名以上孩子被抬出医院,8天时间,死亡人数就达32例,病死率高达40%。小孩病,大人愁,可谓是天天添新坟,哭声不绝耳。人们有失望到绝望,又由绝望到恐惧,死亡时刻笼罩着中原大地,情势十分危急。面对严峻的疫情,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李振华不顾自己头上还戴着“批斗对象”的帽子,主动向当地的负责人、军代表请缨,说明自己有治疗该病的经验。心急火燎的县领导立即决定让李振华投入战斗。

这里的病人特别多,县医院根本住不下,县里临时把占地面积相当大的中药材批发市场的库房、营业房腾出来,作为临时病房。说是病房没有床,病人都躺在地面上的玉米杆或干草上。这边哭,那边喊,场面很是凄惨。李教授看着病,常被患者家属的哀痛伤心之情,难过的落泪。

    这天他刚来到病区,有个30来岁的男子,突然给李教授跪下哭着说:快救救俺弟弟吧,他要不行了,俺家一下就得走掉三口啊!李教授顿时惊慌起来,他两手发抖,急忙去拉那男子:快起来,快起来,我是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,你贫下中农给我下跪,是我一大罪过啊……!那人不管那么多,仍哭着说,他妈年已70多岁,现有病卧床,整天茶水不进,弟要是完了,新婚的弟媳就会改嫁,老妈活不成,整个家就全完了......年轻人越哭越伤心。现已九旬之年的李教授谈及此事,两眼还禁不住含着感伤的热泪。他立即给年轻人的弟弟把脉开药,给这个高度昏迷、牙口紧闭的危重患者以鼻饲喂药。李教授整整陪着这位病人两天两夜,看着护士量体温,一碗碗熬好的药汤用管子喂下。结果,奇迹出现了:病人两眼睁开了,头脑清醒了,会说话吃饭了,能下地走路了……看到这些,不仅他们一家人喜笑颜开,也顿时轰动了整个疫区。 大家感到有救了,人们把希望、感激的目光投向李教授……,紧接着李教授又治疗132例,效果都很好,治愈率高达92.7%。就这样,一个个病情好转,数不清的危重患者起死回生。从此,46岁的共产党员李振华教授在禹县名声大震,连附近其他县的病人也拉来,到这里治疗,李教授在当时群众之中曾有“小神仙”之称。

    这里的乙脑流行得到了迅速有效地遏制!

    在“庆功”会上,禹县第一把手的军代表一个劲地表扬他,说他“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”,“立杆见影”,树他当标兵,病人给他送锦旗,县医院还特意请他吃了一顿饭……。本来,这些小事是不值得激动的,然而,那种荣幸还是让李振华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。因为长时间以来,人家都说他是“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”,整天挨批斗,谁敢拿正眼去看他。但这时的李振华嘴上不说心里说:你批斗归批斗,不管到啥时候,共产党员要以病人为本,给人治病是我的天职,当医生要是不治病,那才是失职的!

谈到近些年出现的疫情,李振华教授说:咱们国家现在积极预防,认真治疗,这是控制疫情的基础,对待这些病不要惊恐。流脑、非典、手足口病等,都属温病,是病毒传染,治疗这类病是我们中医的强项,他说看到《中国中医药报》报道河南焦作市发挥中医优势,治疗手足口病成效显著。李老高兴地说:这就显示了我们的国粹--中医所特有的神奇功效!

    李教授从教50多年,培育了大批的中医人才。他从1979年起,以中医脾胃专业为主,整整作了10届的研究生导师。他的学生桃李芬芳,遍及四海。但不管教学工作再忙,他从没间断为病人治病。不少患者知道李教授上班没空,就等下班后去他家里看病,多年来这已形成了习惯。久而久之,他的家就成了家庭门诊部。由于病人多,他常常顾不上吃饭,汤菜凉了,热了又热,也不知热糊了多少次,最后不能吃,只好给他重新做。但每次看病不管再晚,他也要坚持把来家的病人看完再吃饭。就这样,家里人也习惯了,从大人到小孩,从没说过一个"烦"字。

    李教授看病,不管城里乡下,也不管干部百姓,向来一视同仁。他非常体谅百姓困难,只要能治病,从不乱开贵重药,从不让病人去花冤枉钱。

    写到这里,我们看到李老亲自书写悬挂在大厅里的孙思邈的《精诚大医》 细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:这正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、一代国医大师无欲无求,普救含灵之苦的博大胸怀。

关闭窗口
   

365体育在线直播